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出自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译文夕阳依傍着山峦慢慢沉落,滔滔黄河朝着大海汹涌奔流。

注释白日:太阳。依:依傍。尽:消失。

赏析“白日依山尽”写远景,写山,写的是登楼望见的景色,“黄河入海流”写近景,写水写得景象壮观,气势磅礴,诗人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进入广大视野的万里河山,收入短短十个字中。

完善

原文

王之涣《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译文及注释

译文站在高楼上,只见夕阳依傍着山峦慢慢沉落,滔滔黄河朝着大海汹涌奔流。想要看到千里之外的风光,那就要再登上更高的一层楼。

注释鹳(guàn)雀(què)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白日:太阳。依:依傍。尽:消失。 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欲:想要得到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愿望,但也有希望、想要的意思。穷:尽,使达到极点。千里目:眼界宽阔。更:再。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仅存的六首绝句之一。一说,作者王之涣早年及第,曾任过冀州衡水(今属河北)县主薄,不久因遭人诬陷而罢官,不到三十岁的王之涣从此过上了访友漫游的生活。写这首诗的时候,王之涣只有三十五岁。但是,根据王之涣及其夫人的墓志铭,则王之涣系垂拱四年(688)生人,后“以门子调补冀州衡水主薄”,在开元十年(722)与夫人李氏成婚时仍在衡水主簿任上,且任职时间一直持续到开元十四年(726)前后,此后才罢官悠游,而此时王之涣已经年近四十,经过十五年的悠游后约在天宝元年(742)复补文安郡文安县尉,不久即去世,享年五十五岁。学者李希泌推测,鹳雀楼在平阳府蒲州(今山西省永济市境内古蒲州城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诗的前两句写所见。“白日依山尽”写远景,写山,写的是登楼望见的景色,“黄河入海流”写近景,写水写得景象壮观,气势磅礴。这里,诗人运用极其朴素、极其浅显的语言,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进入广大视野的万里河山,收入短短十个字中;而后人在千载之下读到这十个字时,也如临其地,如见其景,感到胸襟为之一开。

首句写遥望一轮落日向着楼前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视野的尽头冉冉而没。这是天空景、远方景、西望景。次句写目送流经楼前下方的黄河奔腾咆哮、滚滚南来,又在远处折而东向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二

诗的前两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写的是登楼望见的景色,写得景象壮阔,气势雄浑。这里,诗人运用极其朴素、极其浅显的语言,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进入广大视野的万里河山,收入短短十个字中;而我们在千载之下读到这十个字时,也如临其地,如见其景,感到胸襟为之一开。首句写遥望一轮落日向着楼前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视野的尽头冉冉而没。这是天空景、远方景、西望景。次句写目送流经楼前下方的黄河奔腾咆哮、滚滚南来,又在远处折而东向,流归大海。这是由地面望到天边,由近望到远,由西望到东。这两句诗合起来,就把上下、远近、东西的景物,全都容纳进诗笔之下,使画面显得特别宽广,特别辽远。就次句诗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登鹳雀楼》是一首五言绝句。此诗前两句写的是自然景色,开笔就有缩万里于咫尺之势;后两句写意,把哲理与景物、情势融合得天衣无缝。诗人在受到大自然震撼之后,悟出的是朴素而深刻的哲理:登高放眼,能够催人抛弃固步自封的浅见陋识,不断拓出愈益美好的崭新境界。清代诗评家认为:“王诗短短二十字,前十字大意已尽,后十字有尺幅千里之势。”此诗篇幅虽短,却以千钧巨椽,绘下北国河山的磅礴气势和壮丽景象,气势磅礴、意境深远。

王之涣

王之涣(688年—742年),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汉族,绛州(今山西新绛县)人。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其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更是千古绝唱。► 6篇诗文 ► 13条名句

完善

猜您喜欢

饮散离亭西去,浮生长恨飘蓬。

——徐昌图《临江仙·饮散离亭西去》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

干将为利,名闻天下,匠以治木,不如斤斧。

——《说苑·杂言》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史记·十二本纪·项羽本纪》

败军之将,不可以言勇

——《史记·淮阴侯列传》

交友须带三分侠气,做人要存一点素心。

——《小窗幽记·集豪篇》

枉己者不能直人,忘亲者不能忠君。

——《明史·列传·卷六十七》

仁莫大于爱人,智莫大于知人,爱人即无怨刑,知人即无乱政。

——《文子·卷七·微明》

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老子·德经·第七十九章》

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

——苏轼《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

相关推荐

街舞种类有哪些?6大常见街舞舞蹈种类详解(总有一款是你的菜)
包含“浓”的成语:
365bet官网在线

包含“浓”的成语:

08-09 👁️ 8640
铁路12306下载
365bet用网址

铁路12306下载

07-31 👁️ 8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