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法军哗变(法語:Mutineries de 1917)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期法國陸軍基層發生的大規模違反命令行為,許多法軍士兵拒絕上級的進攻命令,只願意待在戰壕中防守。起因為同年4月的尼維爾攻勢,法軍在進攻中傷亡慘重,而上級未能對此做出有效應對。法軍高層最終任命菲利普·贝当為總參謀長,妥善地解決基層問題,處決49名頑固分子[1],並在下半年發動兩次小型攻勢穩固軍心。歷史學者約翰‧基根對此評價道:「此事更合适被视为一种军事罢工......然而在更宽泛的意义上说,秩序依然完好,而且『兵变者』没有做出针对长官的暴力行为......仍然带着爱国主义心甘情愿地去保卫战线,防卫敌军的进攻。[2]」
背景[编辑]
1917年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已经进行了3年多。西线胶着在本土的法国人力和士气均处于崩溃的边缘。而此时,法军高层仍在寄希望于通过大规模的进攻打破堑壕战的僵局,从而战胜德军。尤其是新任法军司令罗贝尔·尼韦勒,他主张通过一场以猛烈炮击作为主要手段的进攻,以在48小时内打破德军防线。然而该计划在一开始就被德军情报系统获得,加上计划本身的缺失,导致这场被称为尼維爾攻勢的大规模进攻不仅时间上远远超出了计划中的48小时,而且伤亡非常惨烈也未能达成作战目标。更糟糕的是,由于尼韦勒相信此次攻势造成的伤亡仅会有一万人左右,而实际上法军光阵亡就接近三万人,总伤亡超过十八万人。毫无准备的法军医疗体系立刻被冲垮,大量伤兵无法得到救治。
此时法军的士气已成了大问题。前一年刚刚经过噩梦一般的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法军的损失非常惨重。而由于人力资源的不足,大量法军只能一直在战壕里服役,得不到足够的休息和休整时间。法军一直以来不重视士兵福利,因此战壕内的生活环境极端恶劣。士兵们日复一日的与腐烂的尸体和污水为伴,食用无法下咽的食物。而堑壕战的僵局除了不停的在敌人的机枪下送死以外看不到任何希望。法国后方越来越多的罢工活动和俄国二月革命的消息进一步刺激着士兵们的不满情绪,并最终随着尼韦勒攻势的惨败而爆发。
兵变[编辑]
4月17日,即尼韦勒攻势的第二天,第108团的17名士兵就在恐怖的伤亡前开了小差。但法军高层一直对此没有采取什么行动。至4月21日,第6集团军的一支殖民地部队开始高喊反战口号并拒绝长官的命令。[3]积压的不满情绪反而开始被引爆。
5月3日,第二殖民师的一个团首先发生兵变。喝醉酒的士兵拒绝长官们要求他们回到战壕的命令,很快哗变蔓延到整个师。法军高层一度希望武力镇压这次哗变,但面对整个师的部队法军没有足够的兵力。更何况他们还希望这些部队继续作战。因此军方派出了有威望的军官进行劝说,并一度使大多数哗变部队恢复了纪律。[4]
然而这次哗变的平息并没有解决法军内的问题,因此哗变迅速死灰复燃并开始在法军中蔓延。[5]一度有16个师发生哗变。兵变者的高喊着“宁守战壕,不要攻击”及“我们不会笨到走向金身不坏的机枪下吃子弹”的口号反对长官们要求发动进攻的命令。[5]哗变遵循着相似的模式--军人在进入阵地前醉酒,并拒绝军官的进攻命令。这些部队往往是在之前的作战中遭受了惨重的损失,刚刚修整完返回前线。一些部队中广泛传阅和平主义者写的小册子,对战争极度厌恶。[4]但此时的哗变更类似不满下的意气用事。哗变者只需军官的劝说,甚至自行在战线外流浪一天就会自动返回岗位。
以为哗变很容易处理的法军高层继续派出更多军官劝说士兵们返回前线,但对于士兵们的需求--不要自杀式进攻,合理的假期,适当的医疗条件,更好的补给和休闲场所--完全视而不见。[6]脱离战线的士兵成群的穿越后方的街市并作出“咩咩”的羊叫,以表示自己像被驱赶着上前线送死的羊羔。第370团劫持了一辆开往巴黎的火车打算直接对政府进行斩首行动,但在半途被一支骑兵部队所截杀。[6]另有一个团尝试前往巴黎请愿但也在半途被拦截部队劝回。更有一些部队受到俄国革命和布尔什维克宣传的鼓舞,成立了苏维埃甚至成立公社政府以对抗军队高层。[6]
受到布尔什维克影响更深的则是前线的俄罗斯远征军。编入法军的第一俄罗斯旅发动了全体叛乱,并在随后遭到仍忠于法国政府的其他俄军的炮轰镇压。这次镇压行动产生了法军炮轰自己部队的谣言。
5月15日,贝当接替了不得人心的尼韦勒担任法军司令。贝当立刻下令停止无意义的进攻,从而得到了军人的支持。哗变的军人在制服上扣上花朵,表示他们已经做好防御阵地的准备,只要不让他们继续进行无意义的进攻。[3][4]但因为军人的其他诉求并未得到满足,一度被平息的哗变死灰复燃,并扩大到了将近一半法军内。军官们甚至无法确定哪些部队是可靠的,而哪些不是。但总之,法军的作战能力已经完全崩溃,至少,已经不可能再用来发动任何进攻。[3]
镇压[编辑]
一名参与哗变的法军士兵遭到处决
时间到达6月,贝当认为已不能放任军队继续哗变,因此开始萝卜加大棒式的镇压行动。[6]贝当在上任后的一个月内走访了90个师,听取了士兵的意见。[7]针对士兵的诉求,贝当做出了相应的改进。如承诺给予士兵每四个月七天的固定假期,[3]改善的前线休闲场所,[4]以及大幅提高的补给水平。尤其保证了士兵喜爱的红酒的供应。[8]同时对于哗变的领导者,贝当则采取了无情的镇压。贝当成立了军事法庭审判和逮捕叛乱领袖--而这个法庭则是一个袋鼠法庭,因为辩护权和上诉权都在贝当的要求下被取消了。[6]由于很多时候哗变是自发进行的,因此很难找到真正的领导者。如果遇到这样的问题,则会随机抽取一部分哗变者处决——如同之前军队内的谣言一样——以震慑士兵。[3][6]
经过如此处置之后,大规模的哗变在6月底结束。至秋天,哗变已经完全平息。[3]
事后及评论[编辑]
哗变的处置者贝当批评当时的法军高层对士兵们草芥人命是哗变发生的主要理由。他认为当时的军队和参谋部沉迷于快速进攻取得战果,而对于被部队的伤亡置若罔闻。部队也没有得到合理的补给和休息。同时贝当也批评前线的部队太容易得到反战的宣传材料。[3]
法国政府对兵变的消息进行了刻意的隐瞒,以降低兵变的影响,及避免泄露相关情报给德国人。即使是一战以后,法国政府对于相关信息仍然进行封锁,直到1967年,兵变后50年才逐渐开始开放相关信息。这导致早期的对兵变的研究,如李德·哈特的一战史中(他書中推估是16個師),[5]对兵变的规模和影响力都有了严重的低估。根据1967年以后的研究,至少50个法军师受到哗变的影响。直接参与哗变的士兵超过10万人。[3]
按照法国政府的公开材料,共有23000余人被捕,其中3427名军人因为叛乱被定罪,并判决了554人死刑。[6]。但根据不同的来源,只有不到50人被真正的处决。[4](而贝当则承认处决了55人[6])。然而,一些研究相信被处决者可能远远高于公开的数目。因为一些被处决者并非以叛乱的罪名被逮捕。而更多人甚至未经审判就被草草处决,之后被冠以“阵亡”的名义。[3][6]至于剩下的被捕者,则大多被判处苦役或流放至北非殖民地。
参见[编辑]
光荣之路 - 库布里克拍摄的反应法军大哗变的电影(但时间设定在1916年)
参考[编辑]
^ 明克勒(2020年),第654页
^ 基根(2018年),第286页
^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The French Army Mutinies of World War I. [2019-07-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29).
^ 4.0 4.1 4.2 4.3 4.4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pic6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 5.0 5.1 5.2 第一次世界大战史 - 1917-战局紧绷
^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The Third Republic, the war and the mutiny in the French Army in 1917. [2019-07-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4).
^ 第一次世界大战史纲 p.94
^ 一战硝烟|尸臭熏天的壕沟里,士兵们以何物果腹?. [2019-07-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5).
《第一次世界大战史》(World War I)(2010) - (英)李德·哈特(Sir Basil Henry Liddell Hart)著 - ISBN 9787208093607
《第一次世界大战史纲》(World War I: An Outline History) - (美)汉森·W·鲍德温(英语:Hanson W. Baldwin)(Hanson W Baldwin)著 - 军事科学出版社 -ISBN 9787802377011
Keegan, John, The First World War, Pimlico, London, 1999. ISBN 978-0-7126-6645-9
查论编1917年—1923年革命革命
1917年俄国革命
芬蘭內戰
1918年-1919年大波蘭起義
1918年-1919年德國革命
紫菀花革命
1919年埃及革命
1918年-1920年匈牙利革命與外國干涉(英语:Revolutions and interventions in Hungary (1918–1920))
临时波兰革命委员会
1920年伊拉克反英起義
红色两年
1921年蒙古革命
鲁尔起义
三月行動
九月起义
汉堡起义
抗議活動
1917年法军哗变
布里斯本藝術學院徵兵干擾事件(英语:Conscription disturbance at the Brisbane School of Arts)
1917年澳洲大罷工(英语:1917 Australian general strike)
埃塔普勒兵變(英语:Étaples mutiny)
1917年-1919年巴西罷工運動(英语:1917–1919 Brazil strike movement)
1918年1月德國罷工
荷兰红色周
1918年瑞士大罷工(英语:1918 Swiss general strike)
1919年南安普敦兵變(英语:1919 Southampton mutiny)
乔治广场之战
西雅圖大罷工(英语:Seattle General Strike)
三一運動
五四运动
盧森堡叛亂(英语:Luxembourg rebellions)
1923年克拉科夫骚乱
反應
第一次紅色恐慌
俄国内战
相關條目
世界共產主義
世界革命
查论编第一次世界大战
概覽(英语:Outline of World War I)
軍事衝突(英语:List of military engagements of World War I)
戰後影響
經濟史(英语:Economic history of World War I)
地理學(英语:Role of geography in World War I)
史學(英语:Historiography of World War I)
大後方(英语:Home front during World War I)
紀念建築(英语:World War I memorials)
反戰
大眾文化(英语:World War I in popular culture)
政治宣傳(英语:Propaganda in World War I)
傀儡國(英语:List of World War I puppet states)
科技
战区歐洲戰場
西面战线
东面战线
羅馬尼亞
意大利战线
巴尔干战线
馬其頓
塞爾維亞
中东战场
加里波利
西奈及巴勒斯坦
高加索
波斯
美索不達米亞
漢志及黎凡特
南阿拉伯(英语:South Arabia during World War I)
中阿拉伯(英语:Second Saudi-Rashidi War (1915–1918))
非洲战场
西南非
東非
西非
多哥蘭
喀麥隆
北非
亞太戰場
青島
德屬薩摩亞(英语:Occupation of German Samoa)
德屬新幾內亞(英语:Australian occupation of German New Guinea)
海戰
大西洋戰場
地中海海戰(英语:Naval warfare in the Mediterranean during World War I)
U艇海戰(英语:U-boat Campaign)
参与国家協約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 俄罗斯帝国/共和国 · 大英帝国(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印度·新西兰·纽芬兰·南非) · 塞尔维亚王国 · 比利时 · 大日本帝国 · 意大利王国 · 圣马力诺 · 羅馬尼亞王國 · 美国 · 希臘王國 · 门的内哥罗王国 · 葡萄牙及葡属殖民地 · 中华民国 · 巴西共和国 · 亞美尼亞民主共和國 · 各支援国家同盟国德意志帝國 · 奥匈帝国 · 奥斯曼帝国 · 保加利亞王國 · 意大利王国(中途退出)主要事件战前冲突
普法戰爭(1870–1871)
瓜分非洲(1880–1914)
法俄同盟(1891–1894)
英法協約(1904)
日俄战争(1904–1905)
第一次摩洛哥危機(1905–06)
波斯尼亚危机(1908)
意土战争(1911–1912)
第二次摩洛哥危機(1911)
法國征服摩洛哥(1911–1912)
第一次巴尔干战争(1912–1913)
第二次巴尔干战争(1913)
导火索
起源
萨拉热窝事件
塞拉耶佛反塞爾維亞暴亂
七月最后通牒
1914年
德國入侵比利時
邊境戰役
列日戰役
策爾戰役
加利西亞戰役
東普魯士戰役
坦能堡战役
入侵塞尔维亚
第一次马恩河战役
阿拉斯战役(英语:Battle of Arras (1914))
薩利卡米什戰役
青島戰役
加利西亚战役
第一次马祖尔湖战役
科盧巴拉河戰役(英语:Battle of Kolubara)
奔向大海
第一次伊珀尔战役
科罗内尔海战
1915年
第二次馬祖爾湖戰役(英语:Second Battle of the Masurian Lakes)
第二次伊珀尔战役
加里波利之战
第二次阿圖瓦戰役(英语:Second Battle of Artois)
伊松佐河战役
盧西塔尼亞號沉沒事件
戈爾利采—塔爾努夫攻勢
俄國大撤退
第二次香檳戰役(英语:Second Battle of Champagne)
科索沃攻勢(英语:Kosovo Offensive (1915))
庫特之圍
洛斯戰役(英语:Battle of Loos)
1916年
埃爾祖魯姆攻勢(英语:Erzurum Offensive)
凡尔登战役
納羅奇湖攻勢
阿夏戈戰役(英语:Battle of Asiago)
日德兰海战
索姆河战役
首日
布鲁西洛夫攻势
羅馬尼戰役(英语:Battle of Romani)
莫納斯提爾攻勢(英语:Monastir Offensive)
外西凡尼亞戰役(英语:Battle of Transylvania)
1917年
佔領巴格达(英语:Fall of Baghdad (1917))
齐默尔曼电报
第二次阿拉斯戰役(英语:Battle of Arras (1917))
第二次埃納河戰役
克倫斯基攻勢
香檳山戰役
第三次伊普爾戰役 (帕森达勒)
默勒謝什蒂戰役(英语:Battle of Mărășești)
第二次凡爾登戰役
卡波雷托戰役
拉马尔迈松战役
南巴勒斯坦攻勢
康布雷戰役
福克沙尼停戰協定
俄國與同盟國停戰協定
1918年
拳擊行動
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條約
皇帝會戰
蓋奧克恰伊戰役
第二次皮亞韋河戰役(英语:Second Battle of the Piave River)
第二次马恩河战役
百日攻勢
瓦爾達爾攻勢(英语:Vardar Offensive)
米吉多戰役
第三次外約旦進攻(英语:Third Transjordan attack)
默茲-阿戈訥攻勢
维托里奥威尼托战役
薩洛尼卡停戰協定
穆兹罗斯停战协定
維拉朱斯蒂停戰協定
康边停战协定
其他冲突
墨西哥革命 (1910年–1920年)
索馬利蘭戰役 (1910年–1920年)
利比亞反抗運動 (1911年–1932年)
馬斯喀特叛亂(英语:Muscat rebellion) (1913年–1920年)
马利兹叛变 (1914年–15年)
塞安戰爭(英语:Zaian War) (1914年–1921年)
庫德族叛亂(英语:Kurdish rebellions during World War I) (1914年–1917年)
塞努西戰役(英语:Senussi campaign) (1915年–16年)
伏爾塔-巴尼戰爭(英语:Volta-Bani War) (1915年–1917年)
复活节起义 (1916年)
達爾富爾遠征(英语:Anglo-Egyptian Darfur Expedition) (1916年)
考森叛亂(英语:Kaocen revolt) (1916年–17年)
中亞叛亂(英语:Central Asian revolt of 1916) (1916年-17年)
俄國革命 (1917年)
張勳復辟 (1917年)
芬蘭內戰 (1918年)
戰後衝突
俄国内战 (1917年–1921年)
苏维埃-乌克兰战争 (1917年–1921年)
乌克兰独立战争(1917年-1920年)
阿塞拜疆—亚美尼亚战争 (1918年–1920年)
格魯吉亞-亞美尼亞戰爭 (1918年)
德国十一月革命 (1918年–19年)
匈牙利革命與介入(英语:Revolutions and interventions in Hungary (1918–1920)) (1918年–1920年)
匈牙利-罗马尼亚战争 (1918年–19年)
大波蘭起義 (1918年–19年)
愛沙尼亞獨立戰爭 (1918年–1920年)
拉脫維亞獨立戰爭 (1918年–1920年)
立陶宛独立战争 (1918年–1920年)
波烏戰爭 (1918年–19年)
第三次英国—阿富汗战争 (1919年)
埃及革命 (1919年)
波苏战争 (1919年–1921年)
爱尔兰独立战争 (1919年–1921年)
土耳其獨立戰爭
希土戰爭 (1919年–1922年)
土耳其—亞美尼亞戰爭 (1920年)
伊拉克暴動 (1920年)
波立戰爭 (1920年)
夫羅勒戰爭(英语:Vlora War) (1920年)
法叙战争 (1920年)
蘇維埃-喬治亞戰爭 (1921年)
相關条目特殊条目一战战役列表(英语:List of military engagements of World War I) · 海上战斗 · 空中战斗(英语:Aviation in World War I) · 战壕密码 · 一战有关人物 · 一战中的化学武器(英语:Chemical weapons in World War I) · 铁路(英语:War Department Light Railways) · 一战中的技术 · 壕溝戰 · 瓜分奥斯曼帝国 · 1917年法俄密約 · 聖誕節休戰 · 十四點和平原則平民所受的残暴对待亚美尼亚种族灭绝 · 亞述人種族大屠殺 · 希臘種族滅絕战后影响一战影响 (對中國的影響) · 伤亡人数统计 · 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條約 · 凡爾賽體系 · 國際聯盟其他終結一切戰爭的戰爭 · 女性的角色(英语:Women in World War I) · 关于一战的文献(英语:World War I in literature) · 总体战 · 1918年流感大流行 · 剩余军人(英语:List of last World War I veterans by country)
分类
主题
查论编法國參與過的戰爭法蘭克時期
克洛維一世的征服
法國-哥特戰爭(英语:Franco-Visigothic Wars)
勃艮第戰爭(法语:Guerre de Burgondie)
征服圖林根(英语:Battle of the Unstrut River (531))
哥特战争
征服阿勒曼尼
征服巴伐利亞
布列塔尼戰役(法语:Campagne de Bretagne)
弗里斯兰-法蘭克戰爭(英语:Frisian–Frankish wars)
倭瑪亞入侵高盧(英语:Umayyad invasion of Gaul)
倫巴底戰爭
阿基坦戰爭
阿瓦爾戰爭(法语:Guerres des Francs contre les Avars)
萨克森战争
對倫巴底人戰爭
對阿爾瓦和斯拉夫人戰爭
維京入侵法國
中世紀
收復失地運動
诺曼征服
第一次十字军东征
第二次十字军东征
第三次十字军东征
第四次十字军东征
法國入侵諾曼第
阿尔比十字军
布汶战役
第一次男爵战争
第五次十字军东征
普瓦圖戰爭(英语:Siege of La Rochelle (1224))
英國入侵法國(英语:English invasion of France (1230))
諸爵十字軍
桑通日戰爭
第七次十字军东征
第八次十字军东征
西西里晚祷战争
吉耶訥戰爭(英语:Anglo-French War (1294–1303))
法國-法蘭德斯戰爭
聖薩爾多斯戰爭
法蘭德斯起義(英语:1323–1328 Flemish revolt)
百年战争
卡斯蒂利亞內戰
巴巴里十字軍(英语:Barbary Crusade)
尼科波利斯戰役
米蘭君位繼承戰爭(英语:Milanese War of Succession)
玫瑰战争
加泰隆尼亞內戰(英语:Catalan Civil War)
勃艮第戰爭
勃艮第君位繼承戰爭(英语:War of the Burgundian Succession)
瘋狂戰爭
布列塔尼戰爭(英语:French–Breton War)
16世紀
第一次意大利战争
第二次意大利战争(英语:Italian Wars of 1499–1504)
第三次意大利战争(英语:Italian Wars of 1499–1504)
康布雷同盟戰爭
意大利戰爭 (1521年-1526年)(英语:Italian War of 1521–1526)
干邑聯盟戰爭
意大利戰爭 (1536年-1538年)(英语:Italian War of 1536–1538)
意大利戰爭 (1542年-1546年)(英语:Italian War of 1542–1546)
粗暴求婚
意大利戰爭 (1551年—1559年)
法国宗教战争
英國遠征法國 (1562年-1563年)(英语:English expedition to France (1562-1563))
法西戰爭 (1595年—1598年)
17世紀
法薩戰爭 (1600年-1601年)(英语:Franco-Savoyard War (1600–1601))
瓦爾泰利納戰爭(英语:Valtellina War)
英法戰爭 (1627年—1629年)
曼托瓦及蒙費拉托爵位繼承戰爭
三十年戰爭
法西战争 (1635年—1659年)
葡萄牙王政復辟戰爭
薩瓦戰爭(英语:Savoyard–Waldensian wars)
聖哥達戰役(英语:Battle of Saint Gotthard (1664))
第二次英荷戰爭
遗产战争
法荷战争
重盟战争
法國征服塞內加爾(英语:French conquest of Senegal)
法國的黎波里戰爭(英语:French-Tripolitania War (1681-1685))
法阿戰爭 (1681年-1688年)(英语:French-Algerian War 1681–1688)
大同盟戰爭
18世紀
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
四国同盟战争
福克斯戰爭(英语:Fox Wars)
波兰王位继承战争
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
七年战争
英法戰爭 (1778年—1783年)
法國征服科西嘉(英语:French conquest of Corsica)
第一次反法同盟戰爭
庇里牛斯山戰爭
海地革命
第二次反法同盟戰爭
19世紀
橘子戰爭(英语:War of the Oranges)
第三次反法同盟戰爭
法瑞戰爭(英语:Franco-Swedish War)
聖多明哥圍城戰(英语:Siege of Santo Domingo (1805))
第四次反法同盟戰爭
半岛战争
第五次反法同盟戰爭
提洛人叛亂
俄法战争
第六次反法同盟戰爭
第七次反法同盟戰爭
神聖同盟干涉西班牙(英语:Hundred Thousand Sons of Saint Louis)
希腊独立战争
法國征服阿爾及利亞
第二次鸦片战争
克里米亚战争
入侵墨西哥
第二次意大利獨立戰爭
南圻遠征
丙寅洋擾
普法戰爭
北圻遠征
中法战争
馬達加斯加遠征
達荷美戰爭(英语:Franco-Dahomean Wars)
八国联军之役
20世紀
第一次世界大战
俄國內戰
法國佔領敘利亞
占领鲁尔
里夫戰爭
第二次世界大战
朝鲜战争
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
蘇伊士運河危機
阿尔及利亚战争1954-1962
梭魚行動
黎巴嫩內戰
乍得—利比亞衝突
海湾战争
科索沃战争
南斯拉夫空襲
21世紀
阿富汗戰爭
象牙海岸內戰2002–2007
利比亞內戰2011
馬利內戰2012-至今
中非內戰2012–至今
對伊斯蘭國的軍事打擊
法國軍事史
法國軍事
法國戰役列表(英语:List of battles involving Fr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