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书签什么样?可能和你想的不太一样 物有腔调

最早的书签什么样?可能和你想的不太一样 物有腔调

等到纸被发明出来以后,竹简慢慢地作为文献的载体就没那么多了——实在太沉啊!所以作为替代,帛书出现了。这是纸本书最早的装帧形式。

《后汉书•儒林传》里记载:“其缣帛图书,大则连为帷盖,小乃制为滕囊。及王允所收而西者,载七十余乘。”可见缣帛在当时使用非常广泛。不过事情也没那么绝对,缣帛轻省是轻省了不少,但是架不住价格昂贵,所以在两汉之际就有着竹简和缣帛同时作为书写载体的情况。

人们把文字写在缣帛上面,或者将写好的纸张按照顺序裱在卷幅上面,再把它缠在木质或者竹质的轴上。这样缠好的书卷每5或10卷用书衣包起来,堆放在一起。卷轴的部分朝外。为了查检方便,人们会在轴的一端系上标记了书名、卷次等相关信息的小牌子,这就是“书签”。

这时期的书签一般是用竹子做的,在上面雕花刻兰作为装饰,而有钱人家则用象牙来做书签,所以就有了“牙签”的称呼。韩愈在《送诸葛觉往随州读书》里说:

“邺侯家多书,插架三刀轴。一一悬牙签,新若手未触。”

宋苏轼《书轩》诗:

“雨昏石砚寒云色,风动牙签乱叶声。”

别疑惑大户人家为什么要在书架上挂一排剔牙的东西,这些其实都是那个时期对于书签的描述。

纸质书的书签

继简牍时期、卷轴时期之后,随着印刷术兴起,册页装盛行。人们读书的时候,再也不用边看边把书卷起来,读完还要哼哧哼哧卷回去,方便了很多。

所谓的册页装,就是用纸张将书籍装订在一起的书籍装帧形式,但就是这还存在着很多不同。比如就有旋风装、鱼鳞装、蝴蝶装,包背装……

就算到了明清,看似和今天书籍别无二致的装帧形制,仔细去看还是不一样的。我们今天看的书是单页,但是清明书籍装帧是双页,就是一页纸折叠起来,在两面印字儿,再将开口装订在一起……

册页时代的书签,就是在封皮上贴的写着书名、题名的绢条,因为它是贴在封皮上的,为了区别于卷轴装书用的“挂签”,就被称为了“浮签”。当时的每册书的页数并不多,不用像今天一样区分阅读进度,非得把书签插进书里不可,所以书籍上的那个绢条就充当了书签的作用。

到了清代,近代印刷术传入我国,精装书、平装书传入了我国,慢慢取代了线装书的地位。书变厚了,而且书名可以直接印到封皮上了,不用粘贴标签。于是人们就把夹在书里,作为阅读进度标记的薄片称为书签。

直到这时,“书签”才是如今我们所说的书签。

当然这时候的书签还有很多用途,比如少儿励志故事里就曾经提到,鲁迅在书签上写“读书三到心到眼到口到”,每读一遍就遮住书签上的一个字。等十遍读完,书也就记住了。

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我没有查证过,但用书签上的字作为读书次数的标记,总比在桌面上刻“早”字要环保一些吧。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

打架打人哪里最疼,却打不坏?
365bet用网址

打架打人哪里最疼,却打不坏?

06-27 👁️ 1372
一篇搞定安图恩!全职业安图妮地图攻略
365bet官网在线

一篇搞定安图恩!全职业安图妮地图攻略

06-30 👁️ 7468
公租房一般要多久才能申请下来 公租房可以住多久